通知公告

冬季爱国卫生运动之疾病预防保健指导手册

时间:2025-01-20 点击:

根据东营市卫健委《关于深入开展冬季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》要求,结合垦利校区的工作实际,学校政教处围绕提升校区师生疾病预防保健能力为目的,归纳整理了具体的指导意见,请各部门教职员工及学生参考学习。

学生冬季防病篇

冬天树叶落,草枯萎,水结冰了,有些动物会进入冬眠期,这是它们为了适应这个季节,把生机潜伏起来,避免受到寒冷的损伤。

人的阳气是一种正能量,也要闭藏在内,就像是一个宝贝,悄悄地放在一个秘密的地方。因此,冬季防病的基本原则讲究一个“藏”。人体阳气闭藏后,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就较低,冬季昼夜温差较大,气候的变化是对机体免疫力的一次考验。这个时候,各种疾病就会趁虚而入。冬季是人类呼吸系统疾病流行时期,疾病的传播,威胁着我们的健康,

冬季比较常见的传染病有:流行性感冒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、麻疹、风疹、水痘、流行性腮腺炎等,还有新冠肺炎,也要时时警惕它的死灰复燃。

传染病的发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:

一是传染源,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。二是传播途径,呼吸道传染病大多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,也可通过患者口(打喷嚏)、鼻(流鼻涕)、眼睛(眼泪)及疱疹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被接触者;水痘通过直接接触传播。病毒和细菌都喜欢阴冷、潮湿的环境、而怕热和紫外线,切断了传播途径就起到了预防作用。三是易感人群。有一些人,每次疾病流行都会中招,这就叫做易感人群。

因此,我们要做到多开窗通风来保持空气的流通。各个班在每天中午放学后,或是大课间时间,把宿舍和教室的窗户都打开通风,每次通风时间要半小时以上。提高免疫力,做好个人防护,阻断和远离传染源是有效地防病措施,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戴口罩少扎堆。个人在生活中还要做到:

1、讲卫生勤洗手。

开饭时间,大家都快速的跑去打饭,快速的吃饭,有好多同学不洗手,所以提醒同学们,饭前便后、回到宿舍要先认真的洗手,上床前要把外套脱下来,保持教室和居室的环境卫生,养成讲卫生的习惯,减少了感染疾病的机会。

2、防着凉少洗头。

在冬季,有的同学喜欢早上洗头,头部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,洗头时等于打开了通道,寒气很容易趁虚而入。有的同学喜欢早晨洗头,头发不干就出门,这样就很容易感冒,有的感冒看似好了,可寒气没有出来,表现为鼻炎、头疼等毛病。在冬季,一周洗两次头就好了,洗完后一定等头发干了再出门。

不小心着凉了怎么办?教同学们一个小窍门:如果你不小心着凉了,就用泡脚搓大椎穴的方法,泡脚的水要温热,凉了后再往里添热水,如果是在家里,就放上葱白、花椒、姜片煮一煮,同时双手交替搓大椎穴,大椎穴在我们一低头的最高的颈椎下面。这样一直到感觉到背部微微出汗为止,就能把寒气给发散出来了。

3、食要温穿要暖。

提高身体的免疫力,还要注意合理饮食,冬季饮食的基本原则应该是:一是“防燥”,冬季干燥,容易出现诸如皮肤干燥、皲裂和口角炎、唇炎等症,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来补充维生素。 二是要“保温”,就是通过饮食以保持体温,食物量要够,不要吃冷食。食物中注意矿物质的补充,特别怕冷的人,可以多补充些根块和根茎类蔬菜,如胡萝卜、藕、莴笋、薯类等,因为这类蔬菜矿物质含量都较高。

另外,提醒大家要多喝水。每天保证喝六杯水。冬天气候干燥,人体极易缺水。常饮白开水,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,还可起到利尿排毒、消除废物之功效。

穿衣要保暖,特别要注重双脚的保暖。由于脚离心脏最远,血液供应少且慢,因此脚的皮温最低。中医认为,足部受寒,势必影响内脏,可引致腹泻、痛经、腰腿痛等病症。女生要注意不穿短款的衣服,上衣一定要盖过腰来。

由于季节的原因,有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、懒散嗜睡、昏昏沉沉等现象,预防的方法是积极参加阳光运动,以延长光照时间,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。俗话说:“冬天动一动,少生一场病;冬天懒一懒,多喝药一碗。”事实证明,冬季多参与室外活动,使身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,可使心脏跳动加快,呼吸加深,体内新陈代谢加强,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,有益健康。但是运动要讲究一个度,不要剧烈运动,避免出大汗。

做好个人防护,等于给自己建立了一道防火墙,增加了免疫力,提高了抗病的能力,祝愿同学们健康快乐过冬天!

教师冬季防病篇生命的冬季养护之道

天地之道

冬三月,此为闭藏。水冰地坼,勿扰乎阳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《黄帝内经·四气调神论》

冬三月指从立冬开始经过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共六个节气,三个月。经过春生、夏长、秋收,冬天是藏,把有价值的东西藏好,为了新一年的生发做好物资贮备。

此谓闭藏,闭是封闭,过去的门窗都是木头做的,记得小时候,入冬之前,家家户户打浆糊裁报纸,糊窗户缝。如果不糊窗户缝,冬天来了,寒风就透进来。现在条件好了,都是塑钢窗户,密闭的效果就好。环境得到封闭,人在里面就可以躲藏的很好。

农谚说瑞雪兆丰年,小学自然课老师说,冬天下了厚厚的雪,可以增加土壤的水分,杀灭细菌。用《黄帝内经》的理论来理解就简单了,白雪覆盖大地起到封闭的作用,促进回收在地下的阳气藏好。

不仅是身体内部的阳气,冬天里精神也要藏好。阳气是什么?类似于动能、热量,在讲夏季养生的时候,解释了冬吃萝卜夏吃姜,冬天阳气要收回来,在肠胃容易有郁热,吃点偏凉的白萝卜去平衡一下。阳气不收回来行吗?不行,阳气不收回来,明年春天的发陈就没有基础。阳气藏好的同时,心神也要潜藏起来。小时候玩捉迷藏,藏就是躲起来,不轻易外露,哪怕一点动静都可能暴露自己,被捉到。所以闭强调的是外部要封闭严实,藏指的是内部的深藏不露。

“水冰地坼,勿扰乎阳”,冬天到过东北的朋友可能容易理解这句话。水结了冰,人们可以在冰面上行走,大地被冻裂了,出现一道道口子。水为什么结冰?水结冰属于物理变化,正常情况下温度低于0°就会变成冰。

古人有他的思维模式,水中的阳气(动能)消失了,去了哪里呢?深藏地下,水失去了活力,自然就凝固不动了。通过水结冰这个现象,实际是告诉我们阳气已经潜藏起来。

既然阳气处在潜藏的状态,我们千万不要打扰它,对于农业生产来说,瑞雪兆丰年,反之不丰之年是什么样子呢?冬天里没有白雪覆盖大地,阳气藏得不好,第二年大地中对植物生发、生长的力量就不够,当然收成也不会好。对于身体的保养,也要遵循勿扰乎阳的原则,别打扰、搅扰身体里潜藏、安静的阳气。

现在我们来反思一下生活中哪些行为是打扰阳气的。

1、受寒

冬天天气寒冷,如果穿的比较少,寒气容易进入体内,进入体内的寒在表层会侵犯第一道防线——膀胱经,人体正气奋起抗争,于是产生项强,头痛,严重者会从头项沿着脊柱两侧一直到脚踝发紧疼痛,这就是伤寒的症状。

中医治疗常采用解表散寒,以汗法治之。如果寒邪入里侵袭中焦,使脾胃的功能受到抑制,病人可能会出现腹泻、完谷不化(吃的东西未经消化就排出体外),如果寒邪侵袭下焦,会出现畏寒怕冷,腰膝冷痛,手脚冰凉的肾阳不足症状。

设想一下,冬天房间很冷,我们应该怎么办?一定是打开暖气或者空调的暖风,用热将寒气赶走,使屋子暖和起来。当寒气侵入身体,人体内的阳气也要去平衡这个寒,这种消耗完全是可以避免的。虽然冬天可以吃点偏凉的白萝卜去平衡体内的郁热,但我们不要吃过多冰冻的食物,以免阳气受损。

2、熬夜

冬天应该早点上床休息,太阳落山早,自然的阳气开始回收,我们也要顺应自然尽量早休息,可是现在很多人因为不必要的原因(上网、应酬、看电视......)该睡觉时不睡觉,支撑我们用眼、用脑做这些事情的精力,肯定来自于阳气,本来晚上就是天地收藏的时间,而我们还在释放,消耗大于收获,长此以往伤害身体。

3、健身

冬天是收藏的季节,自然界的动物要么躲起来,要么进洞冬眠,人在冬天也应该静下来。现在的宣传强调生命在于运动,我身边很多朋友总把身体不健康归咎于运动太少,中国的文化思想不是让大家不动,而是告诉人们要懂得因时而动,老子在水的七种特性中说:水,动善时。

冬季很多年轻人,下班后到健身房跑步、健身,挥汗如雨,回家后方能睡个好觉,还认为是健身的效果,其实他们不知,汗出消耗阳气,身体自觉地要靠睡觉来补益气血。我不赞成频繁蒸桑拿、汗蒸等冬季出汗的行为,毛孔张开好比大冷天房间里窗户大开,冷空气直接进来,热气都跑出去一样。有的人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哪里还可能受寒,实际上错误的生活方式让伤寒随处可见。

4、吃反季节食物

如今科技昌明条件好,在北方冬天可以轻易吃到青菜,实际上青菜产于春夏,秋天也只能出产秋菠菜和大白菜。过去冬天吃的菜也是秋天储存的,如萝卜、白菜、马铃薯,腌制的菜。如果是大棚蔬菜,因为没有得到适时的天地之气,吃起来味道不对;南方的蔬菜,北方人吃起来又属于水土不服。潜在的危险是,明明是冬天,这些反季节食物让身体误以为春天来了,阳气非其时而萌动。我们关注疾病的本身,从来没注意关心细节,冬天是养肾的最佳时节,平时注意生活方式何必肾虚时再忙乱吃药。

养身之道

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。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肾。

           ——《黄帝内经·四气调神论》

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。也许我们觉得古人可怜,供暖设施不好,只好在太阳出来后日光充足时再起床,而事实上顺应天地阴阳变化的作息节奏才是最合理、最健康的。就睡眠而言,有多少人白天昏昏沉沉不敢睡,晚上糊里糊涂睡不着。到底是谁可怜,答案不言而喻。

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。春天使志生,夏天要防止怒气升天,秋天使志安宁,冬天是彻底不想了。不在外边做任何事情,现在北方农村还有猫冬的习惯,农民在春种、夏忙、秋收之后坐在热炕头上打牌、聊天,什么叫私意呢,就象怀里揣个金元宝一样谁也不愿意给,藏着掖着,若有私意,不再赏不再生不再给予了,这个就是藏之道;若已有得,东西得到了,不再向外索取、索求。

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。现在的冬季,集中供暖、电暖气、空调、暖风,容易做到「去寒就温」,但「无泄皮肤」就很难做到,因为很容易出汗。通过对自身的观察,我们发现当外界温度降低的时候,小便的量会增加,这说明皮肤毛孔闭合,通过毛孔散发、代谢水分的功能下降。

人体代谢的垃圾产物转而从肾脏排泄出体外,这是人体顺应自然的表现,所以天冷小便增加。养阳气要遵循「无扰乎阳」的原则,避免毛孔过分张开汗出过多,不打扰阳气的收藏。

经常「汗蒸」的人可能会有体会:春天来临之后反复感冒,这是因为冬天进入体内的寒气,暂时没有发作,在春季,受生发阳气的鼓动,向外发散,在肌肤表层与正气交争后而产生的类似感冒症状。所以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温。”使气亟夺,亟,急也。随着汗液,体内阳气快速的消耗,保养阳气是冬季的首要工作。

“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肾。”如果我们做到「勿扰乎阳」,就顺应了天地这种闭藏之道,北方人还是相对幸福,毕竟有个四季分明的自然环境,有一个养精蓄锐的冬天可以放松节奏,为春天积攒能量。可是我们现代人多数是反其道而行之,伤肾事小,危及健康麻烦就大了。

学校卫生消毒知识

健康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,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,学校卫生消毒不仅是保障师生健康的基本措施,也是提升教育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。各个相关处室要重视落实卫生消毒,以保障校园师生健康。

一、日常预防性消毒常识

1、空气消毒。

首选自然通风。教室每天早、上午、下午、课间各打开门窗一次,每次自然通风20~30分钟,以改善空气质量,降低空气中微生物浓度。老师的办公室同样。

2、当有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时,对发病班级室内空气可用以下方法消毒:

(1).用有效氯含量为1000毫克/升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,喷雾后密闭30分钟再开窗通风。

(2).可用紫外线消毒:每次照射时间≥30分钟,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,并在无人情况下使用。

(3).空调系统消毒:在对空气消毒处理后还应对空调滤网用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消毒,消毒后用清水冲净、晾干。

二、物体表面消毒常识

1、办公室的地面、电梯,桌椅、门把手等高频接触表面部位,每天进行清洁消毒,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毫克/升的消毒溶液擦拭,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,每天至少1次。

2、电脑的键盘和鼠标、传真机、激光打印机和电话等定期用75%的酒精擦拭消毒。

3、教室、宿舍、会议室、学生实验室、图书室、体育活动场所、浴室、卫生保健科(卫生室)和厕所、垃圾点等公共区域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,使用有效氯含量为250-500毫克/升的消毒溶液消毒。消毒原则为先上后下、先左后右,由内向外进行擦拭或喷雾消毒,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,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。

三、发生疫情时的应急消毒方法

学校发现疑似病例或暴露病例时,患病学生应立即隔离,学校保健医生立即上报属地疾控中心,在疾控部 门指导下确定密切接触人员,并对相关环境实施消毒。

根据疾控部门的指导确定消毒范围,对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(包括文具、餐具、洗漱用品等)、随身物品、 排泄物、呕吐物(含口鼻分泌物、粪便、脓液、痂皮等)等进行随时消毒。

1、 疑似病例的排泄物和呕吐物消毒:(诺如病毒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较强,酒精对其无效,应选用高水平消毒剂或有效的物理消毒方法)

2、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(如纱布、抹布等)沾取有效氯5000mg/L~10000mg/L的含氯消毒剂,完全覆盖,作用30分钟以上,小心清除干净。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。清除污染物后,对其表面及周边区域用有效氯1000mg/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高水平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,消毒作用30分钟。清洁中使用的拖把、抹布等工具,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应使用有效氯5000mg/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彻底冲洗,才可再次使用。厕所、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。

四、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

1、84消毒液的常用配制方法:使用时要根据使用浓度和使用量进行相应稀释。

如配置500毫克/升的含氯消毒剂方法(4+4):4瓶盖84消毒原液加4瓶500毫升的矿泉水瓶装自来水。

如配置250毫克/升的含氯消毒剂方法(2+4):2瓶盖84消毒原液加4瓶500毫升的矿泉水瓶装自来水。

注:用量多的时候按说明比例配置。有效氯含量不同,84消毒液,5%,1:99比例。

2、消毒粉(有效氯含量12-13%,20克/包):1包消毒粉加4.8升水。

3、含氯泡腾片(有效氯含量480mg/片-580mg/片):1片溶于1升水。

4、75%酒精消毒液可直接使用。

常见酒精有 75% 和 95% 两种浓度。75 %的酒精可用于消毒,95 %的酒精用于酒精灯或者清洁镜头等。

5、使用消毒剂的注意事项

1、外用消毒剂,不得口服,要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。

2、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严禁混合使用,容易产生有毒气体氯气(致命气体)。

3、配制和分装高浓度消毒液时,应戴口罩和手套;使用时应戴手套,避免接触皮肤。如不慎溅入眼睛,应立即用水冲洗,严重者应就医。

4、75%酒精常用于擦拭消毒,不能用于大面积的喷洒消毒,使用时一定要远离火源。

5、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作用,对织物有漂白、褪色作用。金属和有色织物消毒要慎用。

6、不建议对外环境进行大面积消毒,会对地下水、土质、空气等造成污染与破坏。

7、不建议对人体进行预防性喷洒消毒,可能会造成人体损伤。

8、消毒剂使用要符合卫生健康部门相关管理要求的产品。




东营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垦利校区

政教处

2025年1月20日